|
昨日,在延平區大橫產業園的延平鑫東來科技有限公司內,工人正忙著操縱機器流水作業。 “新上的3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后,年產值翻了整整一倍,生產的石墨乳導電劑產品在堿電池行業市場占有率也達到了67%。”作為鑫東來的技術創始人兼現任總經理,盧美珍從2015年就帶領團隊投入到了電池導電材料的研發中。2020年“退城入園”后,公司正式遷入大橫產業園,在成為國內堿性電池行業導電材料重要供應商的同時,也填補了延平區物聯網上游企業空白。 “高新產品對安全環保的要求很高,區委、區政府也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扶持力度,快速協調對接了環評、安全應急預案的審批,幫我們省下了至少半年的等待時間。”盧美珍表示,當初選擇在延平創立公司,就是瞄準了延平區在小電池產業鏈上的優勢。 “產業集群效應構建的本地供應優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昂貴的物流成本,得益于核心技術的升級更新,公司的產品產能提升了將近50%。”盧美珍告訴筆者,鑫東來公司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共擁有發明專利2項、實用型專利17項。 “目前公司新研發的鋰微電池專業功能性導電膠已經獲得了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認可,未來我們還計劃與寧德時代展開深入合作,進一步拓展市場。”從成功推出高性價比堿電池導電材料成為南孚、長虹、雙鹿等全國大中型電池企業的主要供應商,到研發出低阻高性能的鋰微電池專業功能性導電膠,填補國內鋰微電池導電技術空白,鑫東來正以不斷創新的多樣性產品,成為了延平物聯網電池產業鏈上游配套的重要一環,在物聯網電池的“新藍海”中漸漸占據了一席之地。 近年來,延平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轄區工業基礎,與南平工業園區密切協作,將物聯網電池作為縣域重點產業鏈精心培育,依托市綠色產業創新服務平臺,系統梳理了上游原材料、中游智能制造、下游場景應用等10個關鍵節點,并瞄準產業鏈“空白點”,對外招商、對內挖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 目前,延平區已擁有物聯網電池產業相關企業11家、規上相關企業6家,其中,2023年新引進中晟新能源、南平時代物聯網電池制造項目均已建成投產并將陸續上規,打開了延平電池產業發展的新路。未來,延平區將繼續與南平市工業園區“兩區”融合發展,以“龍頭+配套”模式,招大引強、培優育新、聚鏈成群,加快構建產業鏈高度配套、上下游高度協作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李韌筠 游微) |